第168章为人才欲制新书-《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3/3)页

    第一批新书是四书五经,然后是《史记》、《汉书》等史书,接着,诸子百家,最后就是一些文学经典如《诗经》、《楚辞》、《汉赋》等,同时再印制一些这一时期的诗文。

    首先是字体,陶应没有统一,而是让几位大贤以及各书院的授课先生书写。

    像蔡邕张芝等人,虽然擅长的都是草书,但他们的楷书写的也很好。

    其实这个时代,凡是有才学的人,没有一个字写的不好的。

    而当陶应将这个想法传达给各书院时,那些先生竟然发生了争执,抢着要书写。

    想一想,当自己的字体成为新书,给自己的学生授课时,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于是,陶应将第一批要印刷的新书进行了分解,交给三个书院去书写。

    同时他把那些制作底版的工匠也分配到三个书院。

    几位大贤和书院的那些先生书写的非常认真,而在工匠拓印制作底板版的时候,他们也都在旁边指点,有不满意的地方又重新修改。

    这样,工作的效率比较低,进度很慢,但是陶应非常高兴。

    慢不要紧,而这样制作出来的第一批新书,绝对是经典,相信这样的经典,即使千年之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宝贝,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切都准备就绪,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陶应这才回到了南郡的大将军府。

    由于他现在已经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将军府的后宫自然是扩大了很多,许多人都把他们的女子送到府中做侍女和丫鬟。

    但是陶应还是有自己的原则,不会随随便便让哪个侍女和丫鬟侍寝。

    如花似玉的妻妾这么多,只需要做到雨露均沾,就已经让他很辛苦了。

    这是一个多子多福的社会,尤其是上位者,必须要有儿子,而且要有很多儿子,才能让麾下的文武安心。

    要知道,一旦没有了传承就会大乱,而麾下的那些人将前途不明,他们的家族利益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战乱、疾病夺取一个人的生命太容易了,没有很多儿子怎么行呢?

    第二天,陶应拖着懒洋洋的身体来到书房,郭嘉照例拿着几封情报前来。

    “主公,长安之战结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