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十思疏》培养世子-《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1/3)页

    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吴王嫡长子陶昌十五岁,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在陶应的影响以及各位大贤的教育之下,品行高尚,也有一颗仁慈之心,因此吴王陶应正式立其为世子。

    尽管以前大家也都认可陶昌是世子,但现在就算是名正言顺了。

    作为第一代的君王,陶应必须要杀伐果断,打天下就必须要有铁血手腕,但陶昌作为第二代,就要具备仁慈之心,要爱戴自己的百姓,要严于律己,可以享受,但不能沉迷,必须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尤其是对待弟弟妹妹,要有一颗爱心。

    古代君王之家是无情的,陶应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因为他们破坏了规矩,嫡长子作为继承人,就是规矩。

    别人没有可能性自然不会去争,嫡长子不存在威胁,也就不会兄弟阋墙了。

    至于说立贤不立长,这纯粹是取乱之道,生于帝王家的孩子,哪一个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到底谁是贤,如何评估?

    万一嫡长子昏庸怎么办?

    陶应觉得这就是上位者的问题了,如果你连嫡长子都没有教育好,甚至说他被阴谋给陷害了,那你的江山活该被别人夺去。

    正式立世子,对吴国来说也是一件大事,现在的吴王世子,将来肯定是太子,是未来的国君。

    在这个时代,陶应发现太子的母亲,也不一定是皇后。

    不过现在陶应还没有称帝的打算,自己的夫人和妾室只能封王妃,至于说皇后,那是称帝以后,要考虑的。

    陶应现在,马上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做一次文抄公,将魏征给李世民的十思疏送给陶昌。

    现在的陶应自然不可能记起十思疏全文,但它的精华肯定都背下了,前世作为文史专业的学生,那都是必背的。

    不过他的书法还是拿不出去,想了想还是由顾雍来书写。

    见思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聚满溢则思江海以下百川,乐盘游则是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行。

    当陶应将自己剽窃的《十思疏》送到顾雍那里,让书写的时候,顾雍是震惊、激动、兴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