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十思疏》培养世子-《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3/3)页
“谨记吴王教诲!”
“昌儿,世子的封号,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从今天起,你便要担起这一种责任,心怀天下,心怀百姓,清近贤臣,远离小人,正如《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孩儿谨记父王教诲!”
十五岁,在后世还属于未成年,可是古人成熟的普遍比较早,周瑜孙策十五岁便已经开始带兵打仗了,因此,陶应决定让陶昌也历练一番,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一个表率。
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决定让陶昌去汉中诸葛亮的军营进行历练。
诸葛亮最擅长的是治理内政,当然行军打仗也可以,陶昌去了之后,诸葛亮当然会明白,会精心教导。
吴王府的官员都是大力支持,主公吴王身经百战,在即将面对曹操的大战中,自然也会在军中,吴王世子怎么能够一直待在府中呢?
糜夫人以及糜竺也是非常支持的,诸葛亮的军中,他们当然清楚了。
诸葛亮现在只有二十几岁,便做了大军的军师,可见其才能之高。
而吕蒙、丁奉、陆逊也都是年轻人,这不就是给世子培养一些力量吗?
陶应的确有这样的打算,他本来还想招几个年轻人,但是通过暗卫一打听,年龄太小。
新野邓艾,现在只有七岁,而且表现的比较木讷,刘先的外甥周不疑倒是已经十二岁了,非常聪明,陶应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做世子伴读,至于说去不去军营,由他自己的决定。
天水的姜维也打听了一下,还是三岁顽童,得到消息,陶应把自己都逗笑了。
益州的董允和费祎,也不到十岁,还是以后吧!
荆州宜城马良,十七八岁,此时做秭归县令,政绩比较突出,陶应大笔一挥,立刻提拔为吕蒙、诸葛亮军中主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