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起来,确实很好,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收税的官员们可以另外增加赋税,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其次,朝廷收的是白银,而老百姓手中只有粮食,就只能是向粮商兑换,粮商为了赚钱,自然把银价抬高,把粮价降低,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可能全部都要拿去兑换,这就是不给老百姓一个活路。 这些问题也就导致明明是一个仁政,最后变成了一个失败的改革。 然而,一条鞭法乃是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萧奕想要施行摊丁入亩,就必须要用一条鞭法来相辅相成。 至于到时候出现问题,那他就解决问题。 明朝时期,对于官员的监察力度,随着朱棣之后,自然也就形同虚设。 这就导致再好的政策,落实不到地方的原因。 那大乾呢? 要如何保证百年之后,下下一位帝王,就能是明君,是仁君? 若是叫门天子,又该如何? 然,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这个问题……底层农民承担着一切,却无人正眼看他们一下。 而如今的大乾想要中兴,那就必须变法,必须把大框架立起来,再去填充。 不去做。 历史的长河依然还是那个长河。 做了。 也就有机会让历史的长河从此拐个弯儿。 就这样。 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太子萧奕旋即在此处正式下旨,于明日中秋佳节开启座谈会,一连五日,监国太子、尚书、监察御史、锦衣卫将会现场办公,若有议成,即刻当场发诏,以成政令。 此外,除有品秩有待遇的在位、告老还乡的官吏,学生士人外,无论僧俗,无论商工百姓,无论两淮、两浙、两江、岭南所属,但有言欲进者,不计文书口述,皆可登御前一言。 太子诏令传出,东南终于重新沸腾,各处士民奔走而告。 等到了这么长时间。 其实连一个月也没有。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那简直是就是度天如年啊! 每天都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每天都是数着时刻过日子,就等着中秋佳节的到来,等着这一场座谈会的到来。 很多人甚至是准备了通稿之后,天天就悄悄地躲起来背诵,还改了又改。 总想着,自己能够凭借这一篇文赋,这一篇通稿,大谈国事、上达天听。 这种座谈会,这种听取民意之法,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太子殿下又一次开创了先河。 就算是那些一直对太子萧奕推行新学而不满的老腐儒,也不得不感慨,当今监国太子的圣明、胸怀。 什么叫做广纳谏言、听取民意? 这才叫做广纳谏言、听取民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