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冗官、徭役-《大乾监国太子》


    第(2/3)页

    “水至清则无鱼,朝廷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官吏都能刚正不阿,都能两袖清风,都能兢兢业业,都能爱民如子。”

    “但是,朝廷可以杜绝官员们贪墨的越来越大,胃口越来越大,地方上的官员们全都是贪污纳贿之人。”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堂之上的官员,就要有个原则,‘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我们自身能坚持原则,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自然也就让下面的人不敢乱来。”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

    “百姓所求不过是吃饱穿暖,商人所求不过是名和利,士族们所求,也不过是名和利。”

    “那我们就想办法,让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获得名和利的渠道。”

    “就比如这一次的东南问政大会,只要是他们愿意做一些符合朝廷原则的事情,每一年,给大乾禁军送几千只烧鸭,给大乾禁军送几万套战袍,又或者是主动出钱修桥、修路、修运河,孤自然以诚相待。”

    这就是萧奕的态度。

    很多官员,其实也被萧奕的这种大动作,大手笔给震惊到了,或者说,他们很多人其实还是都存在于以前的那种治国理政的思维之中,甚至是还有人觉得要无为而治。

    可是无为就真的能够治理好一个泱泱大国嘛?

    “殿下圣明!”

    萧奕所言,对于黎民百姓来说,自然还是一个仁政。

    对于这些跟随而来的大臣们来说,这是一个接近太子殿下的机会。

    聆听圣训。

    对于一个自耕农来讲,没有报酬自带伙食去服徭役耽误农事固然是一方面。

    但服徭役期间受人奴役被人敲诈勒索,甚至会因官吏认定服徭役不合格而赔钱赔到倾家荡产......乃至因无法顾家而导致家中妻女被人欺辱,这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徭役,十倍苦于赋税!

    可就算是如此,自古以来的封建王朝为何还要有徭役这一个国策呢?

    自然是因为钱财问题。

    这就好比,可以花费很少的钱,来治理地方。

    若是废除了徭役。

    那官府的人手就不够,人手不够,就不好治理地方,可能连赋税都收不起来。

    徭役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的工程需要群体劳作,而从成本考虑,地方政府最合理的选择就是无偿征召自耕农。

    所以徭役的本质,其实一笔经济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