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萧奕本就有心想要培养这些新晋的大乾进士们辩证思维。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分出一个对错来。 也不是什么事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在黑和白之间,还有灰色区域。 这八百进入殿试的学子,最后会留下七百多人。 至于最后的名额是多少,还是要看他们的最后表现,在殿试的环节,表现的不那么差,都会被留下来的。 武举就比较简单了,一千米长跑、射箭、举重等,然后就是擂台分名次。 在文举进行笔试的时候,武举也开始了第一场测试。 文举进行殿试的时候,武举也要进行擂台比武。 当然,文举在前,武举在后。 而这一场殿试,简单来说,进士们要做的是扣着题目写出一篇同时拍太子殿下马屁与指出大乾施政弊端、解决方法等的政治策论文出来。 只要马屁拍得好,同时策论的到位,那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殿试好文章,不愁有个好名次,更不担心被刷下去。 八百篇糊了名字的文章,太子萧奕不可能挨个看完,只是要求尚书、九卿、侍郎、舍人从四品之上的官员们一起审阅,定下大略排名,然后选取优秀的定名词。 非但如此,随着开始正式糊名审卷,不管是何等出身,太子萧奕御笔一旦定下名次,都不许做任何更改。 试卷还要贴到宣德楼外的告示栏上面供人观看,以示朝廷无私。 但是,有些卷子,哪怕是糊了名的,也可以透过一手文章引得集英殿中的君臣们各自愕然,谨慎对待。 比如赵玖拿着赵玖望着手中这份写满了颜体工整小字的试卷,从头看到尾,只觉得内心震撼已经不足以表达其心情。 比如,萧奕现在手中拿着的就是文天祥所写的殿试文章,通篇一万多字。 关键是,这一万多字通篇干货,直指时弊,犹如出自积年干员之手。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三个问题融合为一个整体,大局意识充斥全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