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三十九章 叔侄相宜-《履汉》
第(1/3)页
荣晦虽死,其罪难免!武库清查下来,兵甲损毁丢失竟然达到武库总藏的四分之一!这代表至少有二十万的装备流入到各地藩军手中!
若他们闹将起来即便是二十万禁军齐出也会头大万分,司马亮大怒,请诏令责令各地封王不得离开封地,各地藩军无符不得调遣!
等待的结果终于出来,司马遹心中有了数也咂舌不已。
还好发现的早,若是等从关中回来才发现,恐怕武库已经被掏空了!
这不是臆测,而是历史中真实发生过的事!
晋书中记载,武库在几年后被焚毁,百多年积累惠雨一旦。论原因恐怕就是各地藩王偷盗武库,早已将武库搬空。后来被人察觉,便一把火烧了武库来个死无对证。当真是心肠都黑透了!
后来这些装备都流入诸胡手中,使诸胡有了南下裂土的资本,若非此,诸胡怎么会在八王之乱之后不到十年陆续建国!
封王归国,杨党出任,太子西去。一场大宴之后,京城洛阳中一时送别如潮,司马遹在万众瞩目中向西而去。
出洛阳之后,一路平原沿着黄河西行,直到关山重重已经是几天之后。
关山处便是闻名遐迩的函谷关。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关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六七米)。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所经处,司马柬对司马遹侃侃而谈,介绍关中地势!
司马遹听完问道:“素闻关中乃是四塞之地,函谷算是一塞,其他三塞若何?”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武关也是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那时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
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
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