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留青圣手-《鉴宝无双》


    第(2/3)页

    老太太拿来的东西,是一件留青竹雕臂搁。

    臂搁这东西,也是数得上的文房用品,也叫腕枕;书写绘画时垫在腕下,很舒服,更重要的功能是防止墨迹沾染衣袖。

    臂搁的材质有很多种,竹木的最多,因为木性比较温和;瓷器的也不少。

    这件留青竹雕臂搁长二十多厘米,宽约五六厘米,保持着天然竹型的弧度。

    留青竹雕,顾名思义,保留竹子表面的青皮,也就是竹筠,作为浮雕图案;其他部分的竹筠则被刻掉,露出竹肌。

    不过,这件留青竹雕臂搁一看就年份不浅,留青部分已呈红黄,而竹肌则很红了。

    臂搁上的图案是山水楼台。

    还有两句刻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吴夺一看图案和刻字,就已经能感觉到功力了。

    布局高远,山水刻法取法宋元笔墨,楼台寺院细腻精妙,刻字类似赵孟頫的书体。

    落款:癸丑秋希黄制。

    刻印:张宗略印。

    “张希黄?”何双友在竹木杂项上尤为擅长,除了沉香,就属竹刻了,他一看款印,不由低声惊呼。

    吴夺倒是听说过张希黄的名头,因为张希黄是留青竹刻的鼻祖,不过吴夺一时没有何双友反应快、反应大。

    张希黄,明末浙江嘉兴人,本名张宗略,字希黄,后世多称其字。

    清代很多史料上称张希黄是留青竹雕创始人,而且评价极高。

    不过也有史料称,张希黄不是创始人,只是将留青竹雕发扬光大的人。

    但不管哪个说法,都不能否认张希黄是“留青圣手”。

    张希黄的留青竹雕,不仅运刀如笔,有笔墨绘画之感,而且带着很浓厚的文人气息。

    竹子的青色皮层本不厚,但是张希黄却能分出好几个层次,以此来表现图案的浓淡变化的“笔意”。

    就好像这件臂搁,表现“烟雨”,靠的就是对竹皮层次感的精妙处理。

    而且这一件留青竹雕臂搁,诗、书、画、印俱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