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回家乡创业的大学生-《仕途红人》


    第(2/3)页

    卫平总是笑着摇头,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秋收结束后,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往地里沤粪,准备着采购来年春种需要的种子和化肥。

    就在这时,卫平和他两个发小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开始推广化肥和种子。

    “叔叔婶子们,我这大半年,天天往地头跑,被我爸说不务正业,收秋时帮别家掰玉米棒子,又被我爸说是操闲心,你们都看在眼里,估计不少人也都和我爸一个想法吧?”他笑着拿自己打趣。

    村民们本来就对他的事上心,又不理解他大半年的奇怪举动,听他这么一说,自然极感兴趣,都等着他的下文。

    “我这大半年忙的都是正经事,村里现在哪家的哪块地是个什么土质,今年什么收成,我都知道!”卫平挑了几家的情况说,无一不被说中,大家都啧啧称奇。

    以前,村里人会根据土地旱涝来定种什么。旱地种谷子大豆,涝地种高粱玉米。但没人会在种子品种上动脑筋,只会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盼着别大旱也别大涝。

    旱了,河滩地收成大好,山坡地却苗稀歉收;涝了,山坡地收成不错,河滩地的庄稼却被泡烂冲倒,收成大减。

    学过农业的卫平知道,就算是同一种庄稼,也分耐旱和耐涝的品种,他觉得要是村民按照地形采购种子,再配上相应的化肥,那么天气对庄稼的影响就会变小,产量一定会有所增加。

    回家的这小半年,他往镇里、县里跑,是去找种子和化肥的购买渠道,还特意拜访了在种子公司上班的同学,把种子价格压到了最低。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又邀请自己两个发小入股,一起来干件大事。两个发小当即同意,很快凑齐钱,采购回了种子和化肥。

    听卫平讲得头头是道,村里大多数人都被他说动了。

    “反正也要买,毕竟是文化人推荐的。”方解家与卫平家关系不错,立即便定下一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