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主意打到了紫禁城-《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3)页

    没有钱打仗就无从谈起,聚集到南京的部队临时政|府甚至都不能遣散,因为没有遣散费士兵会哗变。革命党人之所以把政权交给袁世凯,财政困境是重要原因。

    1918到1919年间,孙逸仙居住在上海,革命生涯进入低潮期,又闹起了钱荒。有些革命党人生活穷困,致信给他借款以维持生计。孙没钱可给,但对每一封求助信都亲自回复。

    一天,接到一封称孙逸仙为“革命鼻祖”的信,写信之人称自己为孙的后裔,请求寄钱。孙回复:“既知我为鼻祖,你为后裔,应当是后裔供养鼻祖,未有鼻祖养后裔的。即使是尧舜,也是没办法的。你们应当自谋职业,做到生活自给。不能做革命一日,就要人养你一世。如果你们还要依赖我,则我愿为你们的后裔,尊奉你们为鼻祖,请你们给我钱吧!”

    人穷志短,靠精神吃不饱饭。孙逸仙没钱控制不了军队,他的命运注定颠沛流离。

    而在此时空,同样的三方控制北京政坛,由于奉系财大气粗,国民军的命脉仍党握在奉系手里。要摆脱困境,需要另僻奚径。

    看来能够壮大实力的只有自己了,冯玉祥两人在北京城,不是没有捞到好处。像财政部账面上仅有的三十万元就被两人瓜分、京汉铁路刚解来的一批为数五十万的路款也被逮个正着。只是这些钱对于拥有近十万之众的“国民军”来说,只能卿以自娱片刻。

    他们还打起了俘虏的主意。像驻守在保定的十六混成旅(即曹锟的卫队旅)旅长曹士杰(曹锟之侄,系曹锟五弟曹钧之长子)在战事结束后,孙岳软禁了曹士杰,逼他交出30万元作为释放条件。

    曹士杰以身在囹圄无法筹款为借口。孙岳便派人到天津往见曹钧,经调人往返多次洽谈,最后商妥由曹钧代为交出10万元,孙岳方将曹士杰释放。

    行军打仗不能老靠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来解决军饷问题啊,思来想去,两位忠诚于国民革命的将军想到了革末代皇帝的命了。

    ----我们辛辛苦苦为民国打下一片天,溥仪这个下台皇帝还舒舒服服地坐他的龙椅,每年从民国拿着四百万两银元的好处费,连续十几年了,估计紫禁城里的银元都堆成山了吧?

    对冯玉祥而言,打紫禁城的主意,除了缓解财政紧迫的局面外,还能顺便解了他的一块心病。他是个坚定的革命者,至少在反对帝制上是认真的。

    袁世凯恢复帝制时,曾经封冯玉祥为男爵,他听到此消息居然痛哭流涕,说:“这是对我冯玉祥的极大侮辱,不把袁贼铲除,不把帝制推倒,对不起滦州起义的弟兄们。”

    张勋复辟虽然是一出闹剧,但冯玉祥认为就是因为让溥仪留在紫禁城内,才让清朝遗老们一直不忘复辟帝制。他认为在中华民国的首都,居然还存在一个废清小朝廷,这是中华民国的耻辱,也是中外阴谋家可以利用的一个孽根,必须连根铲除!

    现在,占领了北京的冯玉祥,终于有机会实施他彻底推翻帝制的理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