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奴婢明白。” “朕说过不会追究张四维的责任。”朱翊镠再次强调这个观点。 他觉得当初提拔申时行、逼走张四维,对张四维有点愧疚是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举步维艰,他也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张四维,最为后人所诟病的,恐怕就是在张居正死后,对张居正改革的全盘否定。 朱翊镠承认自己也是带着这样的视角,才决定将张四维挤走。可以说带着有色眼镜看张四维。 然而事实上或许并非如此简单。 他现在做了皇帝,改革都是如此的艰难,不断遭人挑衅。 张居正改革遭遇如此大的挫折,让其他人又岂敢言改革事? 在张居正逝世后,当时朝局一面是万历皇帝开始大权独揽事事独断,一面是一直被压制的言官开始借势复起,搅动朝局。更多的人则是开始观望,准备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出手,借以捞取政治资本。这是当时的大环境。 张四维肯定很难。 清算张居正本质上是万历皇帝发起的,意在消除张居正政治格局影响的夺权行动。这毋庸置疑。 而饱受张居正打压摧残的言官系统也需要一个发泄的途径。 这两股洪流足以席卷毁灭任何前方挡路的人与事。 即使是张居正的门生申时行,也是在一开始保持了沉默。 试问张四维又能如何? 事实上,张四维虽然对张居正并无好感,但也绝非落井下石,要把张家子孙彻底屠灭的那种人。 张四维在面对张居正被清算,事情的负面影响开始扩大化的时候,他是为张居正做过辩解的。 其《条麓集》中,为张居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奸人窥之,遂横生枝节,多方毁诋(张居正)。” 由此可见,张四维对张居正的被“过度”清算,本心持反对意见。 在事态持续扩大,张居正的旧人纷纷倒台,甚至开始牵连到张居正的家人时,张四维忧心忡忡多方维护,在他写给张居正儿子的书信中,几次坦言自己的痛心疾首和无能为力。 张四维对张居正的身后事,的确无能为力。他能做的是尽量缓和朝局的矛盾,引导各种戾气怨恨的宣泄,劝谏万历皇帝适可而止。 这些事情申时行也在做。 但因为张四维仅仅做了一年不到的内阁首辅便回乡丁忧,后人便常常选择忽视他所作的努力,甚至让他背上了“倒张”的骂名…… 朱翊镠通过参与进来这段历史,以及眼下自身所面临的处境,越来越感觉对张四维的评价或许有欠公允。 这是现实的大背景。 环境决定人。这是马列的理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