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辽东军演之鸳鸯阵-《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2/3)页

    迎敌时,由骑兵负责冲锋,戚家军负责杀敌并阻挡敌人,使得后头的战车有充分的时间构成战斗队形。

    当敌军逼近,前方的骑兵可以迅速退入战车阵内。

    这种由“鸳鸯阵”演变而成的混合旅,在敌方人数很少的时候拒不迎战,只有来犯的大批敌军进入火器的射程中,也就是约二百五十尺时,佛朗机、鸟铳和火箭等才同时施放。

    当火器的威力发挥以后,步兵从战车之后冲出,形成又一道冲击波,队形依然以鸳鸯阵为主,与敌人格斗。

    等到敌人攻势挫被挫队形散乱,骑兵再次车后整队出击。

    这种骑兵实际相当于马上步兵,他们同样以鸳鸯阵的队形作战。

    鸳鸯阵作为戚继光的独创,起源于沿海一带抗倭战争中,后在蓟镇不断发展衍化成步兵、战车、火器协同作战的战术与规模。

    可以说这是大明王朝最先进的军备配置了。北方俺答放弃骚扰大明,多少肯定与戚继光有关。

    然而,也正是因为北方蒙古与大明的和解,使得戚继光经过精心研究而形成的战术战略,并没有机会经过实战的严格考验。

    也就是说,戚继光精心研究出来的这种战术,只是在这次军演中看到,并没有机会投入实战中。

    蒙古族与女真族前来观摩的代表看得自然震撼不已,但谁也没有真正在战争中领教过。

    如果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出发,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或许戚继光本人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以至于军演刚一结束对朱翊镠说的第一句话便是:“陛下感觉如何?这次军演的内容只是模拟呈现,也不知实际对抗战争中的效果。”

    因为在戚继光镇守的蓟镇,已经好些年太平无事了。

    “不错!都辛苦了!”朱翊镠道,“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检验。”

    这话的信息量很大。

    戚继光与李成梁都充满期待,一个只是想检验他的研究成果,而另一个只是出于军人对战争的渴望。

    朱翊镠也不敢确定戚继光还能活多久,反正按照原本的历史,快了。

    不过“剧本”已经改了,戚继光不再抑郁,正梅开二度似的激情四溢,想必应该不会那么快将星陨落吧?

    但即便真的将星陨落了,毕竟人之生死不可控嘛,朱翊镠也会为戚家军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而不会让威名赫赫的戚家军跟着一道陨落,故戚继光研究的战术应该还会派上用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