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 大明水师为何衰落?-《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2/3)页

    倭寇的威胁固然是巨大的,但绝不是致命的,大明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蒙古高原的游牧骑兵。

    洪武和永乐皇帝时代的远征,使得蒙古人遭到重创,并发生了分裂。

    但当明朝军队逐步衰落之时,他们开始发动了对明朝的反击。

    公元1449年,蒙古军队俘虏了明朝皇帝并直逼京师,防范来自于北方的威胁成为大明王朝的战略中心,因此必然在海洋方向撤退。

    大多数明朝官员们,不仅不了解水师的重要性,反而挪用本该用于水师的资源。

    大运河开通后,他们把水师调往运河运输粮食,水兵变成了运输工人。

    沿海士兵七成以上被派去种地,三成被派去造船,大批水师人员被调往京城修建宫殿,本该用于海防的人力被运输业、农业、建筑业所占。

    最为可气的是,短视的皇帝们大量挪用水师饷银。

    1425年停止海上远征,所节省的经费被用来赏赐皇帝的家属。1436年战舰制造被大大削减,经费被用来修造皇帝的坟墓。

    第四,明朝政权的腐化和地缘政治思想的落后,也是明朝水师衰落的重要原因。

    明朝的腐化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皇帝挪用水师饷银,宦官动用运输船队,军官克扣水兵军饷,并动用战船进行走私活动,都造成了大明水师的疲惫不堪。

    同时整个明朝陷入党派之争,没人关心明朝的海上利益。

    腐败的危害显而易见,但思想观念的阻碍却难以察觉。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有着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缺乏海权观,是典型的大陆性地缘政治观。

    中国并非缺乏航海传统,在春秋时代就有了海上运输和海军。

    但缺乏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重视,只有像郑和等少数人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郑和舰队的部分成员拥有海上探险精神,为此他们曾深入前人从未涉足的海域,他们实际上是进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

    然而他们悲惨的出身注定他们的努力是失败的,这些中国古代罕见的航海家都是备受歧视的宦官,他们的成功只能加重主流社会对航海的敌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