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章 重大决策-《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3/3)页

    但其实朱翊镠早就想过,只是王安与他想到一块儿去了而已。

    这是王安的能耐。不少问题与朱翊镠的想法是有点接近,不然也不会暗中授意王安指导朝中大事。

    既然是王安提出来的,又被内阁确定下来,功劳记在王安头上也行。

    如果不是一对一支援,朱翊镠对旨意上的两大政策也会掂量,毕竟免税与搭桥修路需要承担的费用太高。

    这两项费用,倘若都由国库统一支出,恐怕户部会感觉很吃力。

    一对一支援虽然也是国家的钱,但支付方式不一样,于国家压力小。

    这便是朱翊镠敢全年全行业免税、敢为吉林搭桥修路掏钱的底气所在。

    对于新建的行省,前期朝廷政策肯定要倾斜,一对一支援是很好的方式。

    尽管吉林行省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相信蒙古族各部落会很快了解到。

    一方面是鼓励吉林人,另一方面也是为蒙古族人做表率。

    朱翊镠依然希望和平推进,希望蒙古各部看到这个大势所趋,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以免遭遇无妄之灾。

    边境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最好是一劳永逸地解决,否则时时刻刻还要提防边患。

    政策倾斜一点没关系,就当是用在每年的军费开支上,为了防御边患,不知花销大明多少银两呢。

    关键是还没有什么效果,在此之前辽东连年有战嘛,非但如此,还给了女真族强势崛起的机会。

    女真族也就是现在的满族主体,当然可以崛起,但必须是以大明子民的身份崛起,而不是独立于大明政权之外又反攻大明的新兴势力崛起。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明的边患问题其实从未真正解决,不然也不会被大清推翻取而代之。

    如果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朱翊镠维护的也不是什么明正统,而是维护最适合大明发展的道路。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