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工业之火-《抗日之幽灵》
第(2/3)页
教育,最基本的就是教人识字,一个人识字之后才能掌握文化,一个人掌握文化才有机会认清世界,才能觉醒民族意识,才能知道爱国精神意味着什么。
往最基本来说,目前最要紧的军事就迫切的需要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群。
想要发挥步枪乃至战斗机在内的一系列新式武器的真正效能,都需要良好的教育基础才能充分掌握,至少炮兵不掌握数学计算能力,那么打出去的炮弹都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去了。
而想要制造这些武器的话则更加需要教育能力,这将会牵扯到数学、化学、物理、空气动力学等等在内的巨量知识。
识字,明事,开化,进步。
因此,教育绝对不容耽误。
现在的华夏还没有新中国建国后那位伟人发展的扫盲教育运动,所以教育水平严重不足,文盲率奇高,十个人里面九个是文盲,剩下那一个恐怕识字也不超过两百个。
想要开化,就必须发展教育。
卫平提前祭出了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这两样法宝,与延安方面可谓是不谋而合,开始了全面推行扫盲运动,要求人人互助,人人互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扫清文盲率。
而同时,义务制小学也被提上了日程。
老百姓们惊讶的从政府的公告中得知,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必须进入一座座正在建造的小学之中学习知识,不分男校女校,男女平等报名入学,学费全免,生活费甚至有补助,学习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等诸多门类的入门知识。
而这些小学生虽然不需要缴纳学费,但却有额外的任务。
——孩子们回家之后要教他们的父母长辈识字,父母长辈不配合的则取消生活补助,以此充分的全面铺开教育。
初中和高中则不再是义务教育,毕竟卫平目前的资金还不够那么多,所以初中和高中是择优录取,同时分出技术学校和大学两种高等教育模式,二者完全平等,甚至还要互相交换学习,以此培养出日后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人才。
就在这样大力的支持之下,教育的浪潮开始浩浩荡荡的蓄力了。
教育的浪潮之下,卫平还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