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谁的先手?-《抗日之幽灵》
第(1/3)页
后来,在保定以东这片平原上爆发的坦克大战,被军事史学家们称之为亚洲版的‘微缩型库尔斯克会战’。
在河北大地上,中日两军最精锐的坦克装甲部队,正在进行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交锋,第1装甲师的师长戴峰,与日军第3战车师团的师团长道原幸太郎,正式开始了亚洲版的坦克大战。
道原幸太郎占据了先手优势,提前布置了伏击阵地,企图打一个措手不及。
而面对日军抛出的诱饵,戴峰并没有脑子一热一股脑的派出所有重甲骑兵一般的坦克群倾泻杀向日军阵地,反而格外冷静,开始了多次小规模的试探。
接着,戴峰似乎预料到了日本人可能会有一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下令停止正面突击,由各部队大胆的进行钳形攻势。
戴峰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坦克的高机动性,向两翼迂回,抢占有利地形和回旋空间,避免陷入被日军合围的不利局面。
这只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先手。
同时,戴峰还把一个师属装甲侦察营给率先放了出去,对虎视眈眈的日军进行先期侦察。
这个师属侦察营没有配备坦克,而是全部配备了猛士高机动车,速度快、动静小、灵活多变,适合侦察。
即使全部装备了轮式车辆,但这个营碰上日军的坦克部队也有一战之力。
因为除了一部分猛士安装的高平两用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以及车厢内的40火箭筒之外,至少三分之一的猛士高机动车都配备了25毫米机炮炮塔。
普通的25毫米机炮自然无法打穿日军坦克的装甲,但是这些25毫米机炮可一点都不普通,其最可怕之处在于其配备了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脱壳之后的钨合金弹芯硬度极高,穿透力格外惊人。
距离一旦放近,就算是德军豹式坦克都无法承受正面一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