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时刻(二)-《隐龙惊唐》


    第(2/3)页

    就算明知道敌人后路被袭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没有,他依旧不甘心。

    因为朝廷的援军来自西面,不可能绕过辽东城去袭扰敌军。

    李沐的援兵来自海上,更不可能在敌后发动突袭。

    新罗人在最东面,中间隔着整片高句丽国土,距离不下千里。

    但李勣执意强迫自己,往敌人后路被袭这一方面去思考。

    因为只有这样,李勣才能鼓起勇气,对撤退的敌人发起追击作战。

    李勣列出了三个理由,一是李沐用兵向来不符常规;二是神机卫出于某种原因,改变了登陆方向;三是李沐令苏定方舍弃了鸭绿江一线,全力回援辽东城了。

    还有让李勣下定决心的原因是,联军撤退得没有预兆,匆忙得连营帐等物都来不及收拾,说明他们遭遇了非常紧急的情况,使得他们不管不顾的撤退。

    李勣终于选定了三个理由中的一个,那就是李沐的援兵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按原定计划登陆石城,而是在半途登陆,千里奔袭,突袭了联军后方。

    只有这条理由,最具有说服性。

    向众将领分析了这一切。

    李勣突然抬头,大声问道:“诸位将军,可敢随勣出城追击溃敌?”

    溃敌?开玩笑了。

    那二十多万联军如果可以被叫做溃敌,那辽东城中等待最后一战的唐军叫什么?

    不过众将领的心情,此时还没从殉国的悲壮中缓过来,他们齐声应道:“大帅所令,我等无有不从。”

    ……。

    联军确实不得不退。

    因为他们的后路被李沐截断了。

    后路被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粮草补给跟不上,虽然军中还有两三天的余粮,可联军在辽东以东作战,那本就是高句丽的疆土。

    总不能也就地而食,劫掠本国百姓吧?

    当然,这种情况在迫不得已之下,也会发生。

    但区区一州之地,要供养数十万联军,恐怕把百姓生吃了都不够。

    李沐采纳了高延寿的建议。

    那天晚上,在木底城西门约三十里处,道路两侧的丘陵上,对前来增援的二万靺鞨骑兵,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