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这次不同,倭国朝堂有着共同的利益。 他们被渊盖苏文开出的条件吸引了。 整个武州,这相当于大唐一道之地啊。 加上渊盖苏文送来三子渊男建为质,这种诱惑无法抗拒。 苏我虾夷更有心将国内的矛盾,用战争的方式转移到国外去。 由此,倭国朝堂难得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出兵。 他们决定派十万大军渡江而战。 可他们还是忌惮唐军。 于是采用了一个“掩耳盗铃”的办法,那就是此次出兵是援助高句丽,而并非与大唐交战。 在发兵数天之后,才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大唐照会,倭国已经出兵。 倭国的十万大军,兵马两路。 一路从筑前出发绕过对马海峡,至白江口登陆,兵锋直指熊津城。 另一路从长门下关出发,穿越对马海峡,登陆原百济首原。 如此南北夹击,攻占武州。 不过,倭国朝堂虽然没有真正想与大唐开战的意思,但为了防止不测,还是另派了十万大军囤于出云,对石见形成战略威慑。 ……。 石见总督府中。 刘仁轨正与李义府商议。 刘仁轨抖抖手中的书信,“殿下信中言及,倭国很有可能出兵百济,或许会因此对石见府造成危险,殿下让我等小心戒备,若事有不测,可率军撤出石见,前往伽耶,至新罗暂避,再图与殿下会合。” 李义府从刘仁轨手中接过书信,细细看了两遍。 然后闭目想了想,睁开眼道:“这几天,有不少倭军向东面出云国集结,想来与殿下信中所言之事有关。不过我想事情还未到非撤不可的地步,先不说倭军会不会、敢不敢对石见府发动进攻,就算他们敢,石见府如此强固,我军也有抵抗之力。” 刘仁轨道:“那依你的意思,我军不必撤退?” 李义府微微一笑,“依我之见,不但不用撤,反而应该积极备战。石见府有五千神机卫虎贲,还有一万和平军,如果总督下令再从劳工中征募二万人,应该不难吧?如今银山即将挖尽,我正愁着十余万劳役如何打发呢。”hf();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