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斯文人骂人的艺术-《隐龙惊唐》


    第(2/3)页

    李沐颁布诏书,新旧划断,从科举制度改革起始,大唐各县主官、军队郎将、校尉、队率之职皆须从科举进士中选用,同时废止举荐、门荫制度。

    也就是说,官员的世袭、门荫、举荐制,被彻底打破。李沐留了一丝缝隙,就是各县县丞、县尉之类的辅职,可供官员们安置子侄之用,这也是为了缓和既得利益团体的情绪,同时也为了旧政新政之间的过渡。

    将门的世袭,也形如空置,好在李沐总算给将门也留了一丝颜面,队率以下还有更低级军官,那就是伙长和什长的职位。也就是说,将门还有这两个位置可供家中子侄安置。

    这种留白,是极具意义的。

    它最大程度地化解了皇帝与臣子之间的矛盾,使得双方都保留了颜面,彼此之间不会太过狰狞。

    先不说普通人家选拔的子弟,远没有将门子弟那种耳闻目染的觉悟,加上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往往在什长、伙长的任用上,将门子弟确实先天就胜于普通人家子弟。

    而文科就更加不堪比较了,官宦人家和世家豪族掌握着天下最大部分的书籍。

    纸贵、书更贵。

    寻常人家负担不起书籍和纸张的耗费,这才是世家掌控天下人才的真正原因。

    这种差距在很长的时间里不可能被消除。

    但文科、武举从制度上,给了天下人才一个公平较量的平台。

    所以,朝野上下,从开始的震惊中,慢慢就平和下来了。

    他们都认为,寻常人家的子弟,不管文科、武举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对将门、官宦无法造成真正的威胁。

    在他们看来,皇帝此举只不过是在做秀,收买人心。

    科举制度于是被顺利地推行下去。

    ……。

    “已经三天了,陛下召见孔颖达和国子监众学士,不知意欲何为?”

    政事堂内,内阁大臣、刑部尚书刘德威嘟哝道。

    房玄龄一副事不关己的死板脸。

    从李沐登基之后,他便是如此了,除了恪守本份外,他更多时候,就是这一副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