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北地的寒风还是大一些。 四个月的征战,让韩世重、安梓钧两人也显得更为沧桑不少。 萧奕示意两人坐下。 听了他们的禀报。 “这么说来,蒙元那边其实也无心想要拿回哈林了?” 韩世重回道:“应该是如此,大乾火炮之威,足以震慑天下,蒙元铁骑再强,也强不过大乾火炮。” “安西都护府一战,忽必烈十万铁骑损失过半。” “朔州城一战,蒙元的大王子,将来的国主继承人蒙哥直接身亡。” “再加上现在,大乾一战而收哈林。” “蒙元那边自是没了勇气前来拿回哈林,此后,怕是要龟缩在乌兰把图,永远都不敢南下了。” 安梓钧也回道:“陛下,臣观望那乌兰巴图前来的蒙元援军,战斗力已经不如以前,冲锋也没了力道,软绵绵的。” “厮杀起来,完全没了蒙元铁骑的勇猛,一个时辰都不到。” “就出现了溃败之势,被我们追击十余里。” “臣以为,今年秋收之后,可再派兵攻打乌兰巴图,彻底征服蒙元。” 韩世重瞥了一眼安梓钧。 他知道,这一次的北伐,安梓钧是后来参战的。 所以战功比起来,是远远不如他们这些人,所以才有心想要请战。 大家也都知道。 这时候,大乾禁军这边需要修养,很快也到了春耕的时候,不能耽误了春耕,接下来,肯定是没有什么战事了。 然而,像是安梓钧这样的人,想要升官加爵,想要以军功来提升自己的位置,肯定是心有不甘,想着秋收之后,继续北伐。 蒙元还有一个乌兰巴图,那就是大乾禁军最后的一个战功了。 他不能错过了这一次的机会。 萧奕笑着道:“有着敢战之心是好的,不过嘛,如今大乾禁军这边损失也不小,还是先休养生息吧。” “孤已经让兵部那边拟了诏令,韩将军要退守安西都护府。” “毕竟,他带来的大军,一部分都是蕃兵,这一次的大战,蕃兵表现不错。” “回到安西都护府,可以多一些嘉奖。” “大乾如今既然得到了这广袤的草原,也需要有更多的放牧人,可以让安西都护府那边的牧民向这边搬迁,养出更多的牛羊,也好让大乾的百姓们吃上羊肉。” 韩世重抱拳施礼道:“喏。” 这就相当于是已经把大方向的谋划说了出来,此后,他韩世重要负责镇守和治理安西都护府了。 萧奕又看向了安梓钧,开口道:“你和辛将军一起镇守哈林,防止蒙元卷土重来。” “以后,大乾肯定是会派遣一些人治理草原之地,在这里建立一些重镇。” “你们要为大乾守好边关。” 安梓钧连忙拱手道:“喏。” 内心一阵欣喜。 能留守哈林,也就代表着,大乾以后若是要继续北伐,那他肯定就能随军出征了啊。 以前差一点儿站错了队。 如今可不能还慢一步了。 萧奕只是坐镇哈林七天,七天之后,就带着东宫卫率开始往回撤。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月上旬,随着大规模战事的落幕,满山偏野的绿意抢先席卷了燕山以南的两河地区,贞元二十六年的春天也完全到来了。 萧奕没有等到回京师长安,便在路上,直接拟定了太子诏令。 第一道诏令,是要求哈林以南的草原之地、河东路、陇右道、京畿路、山南路等各州军地方官,都要切尽职责,疏导、安抚百姓,督促春耕。 第二道诏令,是说地方上若有因为之前军事行动而荒废的大片耕地,或者蒙元权贵逃亡后遗留的牧场,当早早上报,并尽量收归安置安抚,不要浪费,不能让牧民因为战事而出现更大的损失,而若是实在无力,晋阳那边将发随军民夫、辅兵以及部分俘虏,前来就地、循地进行,尽量维持春耕、放牧等农业大事。 第三道诏令,既是军事,又是政事,却依然以农事展开,大乾将从军中大举抽调随军进士,或三人成组,或五人为队,在小股部队的护卫下往周边各军州巡视春耕……。 随着这三道诏令立即被颁发,并且传至各处。 萧奕这位监国太子仁义之名,自当是传诵天下。 当次大胜。 平西夏、征蒙元、占哈林,却没有好大喜功大举进发,没有屠戮俘虏煊赫威风,反而将事情的重点放在时节所迫的农事上,万事皆以农事为轴来做,确实显得有格局,也分得清主次利害。 除此之外,单说其中手段,其实也是很高明的。 第(1/3)页